當今被動、滯後的醫療時代+ 查看更多
當今被動、滯後的醫療時代
+ 查看更多
被動、滯後的檢測方法學
ctDNA基因突變量檢測難以全面篩查早期癌
ctDNA檢測(循環腫瘤DNA測序)
投資11億美元,全球頂級科研團隊的ctDNA技術公司美國Grail公司最新公佈的ctDNA數據為:“癌症總體檢出率(靈敏度)只有55%,12種甲基化高表達的癌症(最容易檢測的癌症)檢出率,I期34%、II期77%、III期84%”。
來自紐約市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醫學腫瘤學家Luis Diaz表示:“早期癌症篩查永遠不可能實現65%-70%的靈敏度,因為許多小腫瘤沒有足夠的DNA釋放至血液。”(資料來源《Science》雜誌)
引自SCIENCE:http://www.sciencemag.org/news/2018/04/blood-test-shows-promise-spotting-early-cancers
基因突變和癌症不具有必然相關性
癌症肯定是由大量突變細胞組成的,但有突變細胞不等於一定有癌症,或未來一定發展成癌症,正常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天會有成千上萬的細胞發生基因突變,其中極少有可能在未來轉變成癌症,基因突變量上升與癌症不具有必然的相關性, 檢測到基因突變能夠提前10年發現癌症是屬於偷換概念。
由於癌症在早期階段釋放到外周血中的ctDNA極少,對身體突變基因總量不會發生明顯影響,因此ctDNA難以檢測早期癌症(早期篩查準確率極低),等到癌症釋放足夠量的ctDNA,能夠明顯影響檢測數值時,此時癌症已發展到中、晚期。
這就是“基因突變量檢測”無法在臨床上證明能夠進行有效的早期癌症篩查、檢測的根本原因。
這就是“基因突變量檢測”無法在臨床上證明能夠進行有效的早期癌症篩查、檢測的根本原因。
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難以全面檢查早期癌症
遺傳基因檢測(易感基因檢測)無法檢查早期癌症
日本組合癌篩
據2017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(NIH)《面向醫務工作者的癌症篩查綜述》對“日本組合癌篩”的調研結果顯示:“採用全身氟去氧葡萄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檢查(PET-CT), 胸部和腹部電腦斷層掃描、大腦和盆腔磁共振成像(MRI),分析血清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、癌抗原(CA19-9),癌抗原(CA-125),鱗狀細胞癌抗原,前列腺特異抗原,糞便隱血檢查等各種癌症篩查、檢測手段,多次檢查的總體敏感度為81.8%,特異度為70.6%(假陽性率為29.4%),檢查結果將特異性提高至87.4%時,敏感度僅為68.2%。”
結論是:不適合健康人癌症篩查。(假陽性率過高,早期靈敏度太低,對身體副作用較大,費用高)
(該報告詳見2017年https://www.cancer.gov/about-cancer/screening/hp-screening-overview-pdq)